6A娱乐
小感冒竟变休克,孕妇命悬一线
去年年底,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重症监护病房接收了一名特殊的孕妇。这位妊娠23周+4天的孕妇,入院前受凉出现发烧症状,自行口服阿莫西林和退烧药治疗3天,后因精神萎靡、尿量少,被紧急送往医院。
入院时,孕妇精神差,皮肤凉,球结膜显著水肿,血压最低86/60mmHg,血气分析提示乳酸2.2mmol/L。在进行积极补液的同时,主任了解到,孕妇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的情况下竟已近12小时未小便,这一反常表现立刻引起了医院的重视!鉴于其居住地为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区,主任指示立即完善流行性出血热筛查,结果为:阳性!
补液后孕妇皮肤转暖、精神好转,但仍无尿,出现醉酒貌,躯干部位出现散在出血点,后续有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导致重要脏器出血的风险,宝宝随时有流产的可能!
在征得家属同意后,医院给予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、肠内营养支持等。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下,孕妇病情逐渐好转,住院期间超声显示宝宝发育正常。经过近3周的治疗,孕妇的肾脏指标接近正常,最终平安出院。
那么,流行性出血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?传播方式有哪些?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呢?且听小编给大家细细道来。
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
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,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(亦称汉坦病毒)引起的一种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,属于国家乙类传染病,临床上以发热、低血压、出血、肾功能损害等为特征。
流行性出血热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,流行广泛,危害严重。病人即使没有直接接触老鼠,也可能因接触过老鼠的排泄物等被传染。流行性出血热具有起病急、病情重、病程长、病死率高、流行范围广的特点,且潜伏期一般为2-3周,早期与普通感冒相似,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。
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有哪些
人类感染汉坦病毒后的潜伏期通常为7到14天,患者起病急,早期有发冷、发热等症状,全身酸痛,乏力,呈衰竭状;可有头痛,眼眶痛,腰痛(三痛)和面、颈、上胸部充血潮红(三红),呈酒醉貌;并可出现眼睑浮肿、眼结膜充血,腋下皮肤有出血点。
此类疾病的传播途径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呼吸道传播
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、粪、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,可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。
消化道传播
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、饮用水可经破损的口腔粘膜和消化道而感染。
接触传播
被鼠咬伤或体表破损伤口接触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也可能会导致感染。
母婴传播
孕妇感染本病后,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。
虫媒传播
有研究表明,寄生于鼠类身上的革螨等也具有传播作用。
流行性出血热人群普遍易感,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,不过,大多发病后即会有持久的免疫力,二次感染非常罕见。
如何区分普通感冒&流行性出血热
那么有人又会问了:我早期只是普通的“感冒”,怎么最后又被诊断为“流行性出血热”了呢?这是因为,在疾病早期,流行性出血热和“流感”的症状十分相似,二者并不容易区别,因此在救治过程中也很容易造成误诊。
而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:普通“感冒”体温正常后全身状况都会好转,而流行性出血热在体温正常后全身症状继续加重,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等情况。
因此,当出现相关症状时一定要积极就医,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
日常如何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
搞好环境卫生,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,杂物堆放定期整理,以减少鼠的食物来源、隐蔽场所及鼠孳生地。
注意食品卫生,饮用罐装饮料时注意擦净罐口或使用吸管,家中食物不要裸露摆放,以防老鼠的分泌物将食物污染。
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、帽子和手套等,先洒水后扫地,防止携带病毒的尘埃飞扬。
发现有死老鼠应深埋或焚烧,接触死老鼠时应戴手套或使用器具。
在野外或田间活动时,尽量穿长裤、长衫、不露脚趾的户外鞋,以防被鼠类咬伤。
如果有皮肤破损,要及时消毒包扎。
如被老鼠咬伤,立即用20%的肥皂水和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,再用生理盐水或纯净水洗净伤口,有条件的可再用2%-3%碘酒或75%酒精涂擦伤口,并尽快到正规医院进一步处理伤口。
被老鼠咬伤后,如果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达38℃以上,应及时就诊治疗。
提前接种出血热疫苗进行预防,以防被感染。
每个人都可能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病毒,但是否患病主要取决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习惯,每个人都应提高防护意识,针对性地做好个人防护,远离传染性疾病的困扰。
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故事情节纯属虚构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。